google

Google
显示标签为“华人在美国”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华人在美国”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08年11月25日星期二

I-864经济担保书的法律强制性

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在给外籍亲属申请移民时,必须要作为其担保人提交I-864经济担保书。担保人必须能够证明自己的收入在联邦贫困线之上。如果担保人的收入达不到这个要求,也可以寻找另一位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担任共保人。

某些职业移民的申请者也要提交I-864经济担保书。尤其是当亲属担保其外籍受益人申请职业移民,或者该亲属在为受益人提出移民申请的公司中拥有很多股份时,该亲属必须提交I-864经济担保书。

《移民与国籍法》INA 213A条款不仅是担保人和被担保人之间,也是担保人和提供社会福利给被担保人的联邦或各州机构之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协议。《移民与国籍法》213A法条同时规定,担保人在经济担保书下支持受益人的义务只有在以下五种情况之一出现时才终止:
1) 担保人死亡
2) 被担保人死亡
3) 被担保人已经归化为美国公民
4) 被担保人永久地离开美国
5) 被担保人到美国后工作已经有十年

根据2006年美国联邦贫困线,平均每人一年的收入最低为9,800美元。所以担保人必须要保证被担保移民者每年的收入达到联邦贫困线(9,800美元)的125%,也就是12,250美元。直到上述五种情况之一出现,担保人的义务才会终止。如果担保的是一整个家庭,那要担保人的收入就要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如果担保一个两口之家,联邦贫困线的125%的合计收入要达到16,500美元,担保一个三口之家,合计收入要达到20,750。也就是说,每增加一个家庭成员,收入要增加4,250美元。

2008年11月23日星期日

美国餐馆打工学英语(3)

导读:中餐的美国译名 酒水的学问 餐馆常用语
本篇的标题提示了这是关于学外语的趣谈,而不仅仅是关于学英语。所以我们还得说一点英语以外的事情。是的,这种"外语捷径"我们当时不仅用在英文上,还用在西班牙语上。这家小小的餐馆当时还是tri-lingual,工作语言有三种: 英语汉语和西班牙语。那时候大多数中餐馆,厨房用许多来自南美讲西班牙语的"苦力",他们年轻力壮,其中不少是短期的非法移民,所以薪水要求不高,中餐馆乐意用他们,"蔑"称他们为老墨(墨西哥 -- 其实他们来自不同的中南海国家,不仅仅是墨西哥)。西班牙语是美国人的第一外语,多数客人都会讲上几句,为了逗乐也为方便沟通,我们也学起了西班牙语:
Buenos Dias= 你好 / 早晨好;
Buenas Tardes = 下午好;
Buenas Noches = 晚上好;
Adios = 再见;
Hasta Manana = 明天见;
Hasta Luego = 一会儿再见;
Con Permisso = 劳驾 ( 请让路 );
Perdon = 借光;
Lo Siento = 对不起;
Gracias = 谢谢;
De nada = 不客气;
Encantado/Encantada = 很高兴见到你;
Con mucho gust/El gust es mio = 很高兴(为你服务);
Por Favor = 请;
等等这些常用的当时已经说得很熟,而且口音纯正。我们也和来自南美洲的劳动人民交起了朋友。一天工作下来,他们会调侃我们: Mis amigos, mucho dinero, de verdad (朋友们,今天又赚了不少钱,对吧)? 我们则回应: No! no mucho dinero! Poquito dinero, pero much cansados (没有! 没赚到钱! 只有一点点,但有很多辛苦) 。看到有漂亮女孩来了,他们会跟着起哄: Caramba! Una muchahca (哇塞,漂亮女孩)! 我们这时也会嘲笑他们: Si, si, una muchacha es para mi! no muchacha para ti. Pendejo!(对啊,漂亮女孩是给我的,不是给你的,你这笨蛋)! 这笨蛋一词(pendejo)是典型的西语口头禅,老墨们整天挂嘴边,它来自拉丁文,但我们编故事气老墨,说它是由中文的"笨蛋"一词变来的。告诉他们说,中文"笨蛋"的拼音是bendan, 和西语的pendejo有关联。这个关联的来源就是因为在中国餐馆里你们老墨们常常被骂"你个笨蛋啊",日子久了,你们就把bendan错拼成pende(西语的pen发音与中文拼音ben相同),把ah变为jo(西语读ho),聪明地将汉语"笨蛋"西班牙化了。
老墨其实对我们很友好,我们在前台招待客人,他们在后面干脏活累活。做好饭菜,他们会来一嗓子: Mis amigos, rapidamente! Comer (朋友快来,开饭了)! 用水拖地后会喊: Aqua, aqua...(水来了......),提醒我们小心滑倒。他们善良朴实,从他们那里,我们了解到了他们的语言文化,分享到了他们的快乐和友情。
说完学西班牙话,我们再说说老墨学中文。老中老墨朝夕相处,这样的语言学习自然是双向的。我们学了他们的西班牙语,他们也要学我们的中国话。可惜他们从我们这儿学的,除了"谢谢"外,没有太多好话。餐馆高峰小时极忙,人容易着急,一着急上火老板就会嘴里迸出国骂: "妈了B......"。他本想你老墨反证也听不懂,骂了应该没事。可是骂的次数多了,老墨们就记住了这话的读音malegebi,转来问我们这是什么意思。得到我们的解释后,没太生气,但决定要学会这骂人话回骂老板,并将这读音再次西班牙化。从他们嘴里出来,这话就成了malakabia。根据西语读音规则,重音放在倒数第二个音节bi上,这样一来,它还真就带有了西语语音的优美(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从读音上被认为是最好听的)。从此厨房就热闹了,malakabia 夹杂着malegebi,"叫骂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老墨人憨,但懂礼貌。觉着学中国话,只学糙话骂人不行,也要学些礼貌话。一天早晨,一位平时爱说笑的来自萨尔瓦多小国的老墨在干活间息,对我一脸严肃态度诚恳,要我教他中国话的Buenos dias,也就是How are you的中国话怎么说。我说,啊! 你是要学说"你好"对吧? 这容易。我刚要脱口说出"nihao"这两个音,边上另一位来自北京的工友老P一把拽住我。还没等我反映过来,老P就老墨说,The Chinese "How are you?" is easy. Let me tell you how to say that: Shabi ()。老墨当然就跟着学: Shabi..... 。他边学还边琢磨: Shabi, shabi... Oh, I see. Shabi, that is not very difficult. Shabi... 。
这时我才明白过来,老P是要在malakabia之后,给苦哈哈的厨房加入另一波的中国幽默。这位老墨在厨房里炼的这份认真,让人看了忍俊不禁,老墨说话大舌头,要说好""一词还真不容易,看着他艰难地把这个两音重复了再重复,真很不得让他把舌头割下来放油锅里炸直了再装回他嘴里去炼。
当时我除了佩服老P的fast mind和creativity,也没把这玩笑太当回事,大夥儿一乐也就完了,就没去给这位老墨做出概念上的更正,教他说真正的"你好"。不曾想,第二天一早,这位老墨早于我们来到餐馆,脸上笑个金光灿烂,口中更是念念有词,给所见到的每位说他的"早安你好"。见老板对老板说: Shabi, Senor! 见领班对领班说: Shabi, Capitan! 对老墨自己同胞也是互相招呼Shabi。等这位见着我们,那笑就更是带有三分得意两分卖弄: Mis amigos, Shabi (朋友,)。嗨,老P这玩笑开大发了! 本只想愚弄一下老墨图个乐儿,但最终是我们自己都成了大。老板和领班们一大早被骂,一头雾水不知老墨是怎么回事,问了我们之后,个个倒地乐得肚子转筋。
我们教给人家的都是些什么中文啊? Malakabia,Shabi。不知人家以后对中文和中国人会是什么样的印象? 这位小老墨很快就离开我们去外地了,我们也就没了机会给人家更改过来。这些错误将来甚至还可能持续发酵。你想啊,这批老墨在美国打工赚钱,就相当于我们中国人来美留学,同理,回国后也会被所在国当成高精尖的海归人员,录用于国家的重要部门。比如这位萨尔瓦多老墨,回归萨国后,履历表中很可能填上会英文和中文两大世界热门语言,任职于国务院或外交部高层可能性很大。另一方面,当今的中国,随着经济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外交形势一片大好。二十年前是"韬光养晦",今天则是要"有所作为"展示力量。在与美国的角力中,争取团结中南美洲各国,这一方针属于毛泽东"到敌人后方去"的策略。中国很可能是要与萨国友好,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访问该国是早晚的事。如果将来由这位老墨迎接来访的胡总书记,开口就用我们教他的中文来上一句: 亲爱的总书记,! 你想这要引起多大的外交风波呀! 所以在此要拜托与中国外交部有联络的各位,烦请转告解释,在有些萨国人说的汉语里,""就是"你好"的意思。
语言学习过程中总有乐不完的玩笑,但玩笑过后我们也该从中得到启示。在这饭店里,我们不学语法也没有考试,但我们学到了活生生的英语西语和汉语。作为入门和搭建进入另一种语言的有效途径,语法是要学,考试也要过。但我们必须明白,学语言目的是用,不是考试。高分低能的英语只能是英语! 中国的英语教育,从语法到考试又从考试到语法,训练的只是人脑的短暂记忆而不是语言技能,这样的施教理念和教学内容急需除弊立新,现在也许是到了我们都对它说一声Pendejo的时候了。

美国餐馆打工学英语(2)

导读:中餐的美国译名 酒水的学问 餐馆常用语
在餐馆里更有学问的是他们的酒水。美国人喜欢喝酒,酒的种类繁多,也十分讲究。各种Whiskey和Brandy的具体名称就够学一阵的,单就Johnny Walker就有红蓝黑三种,Bourbon也比较流行。鸡尾酒和墨西哥花酒的名称那更是对你词汇记忆的一种考验。老美酒量也大,有人喜欢Double Martini on the Rocks (with or without Olives),烈性酒还有Vodka等,但更多人喜欢墨西哥花酒Margarita (用墨西哥烈酒Tequila作成)和西班牙的花酒Pina Colada。
有些酒名让人看着都说不出口,比如Sex on the Beach。看到这个你千万别想太多,它只是一种花酒,由Vodka, Cranberry Juice, Orange Juice, Pineapple Juice等调制而成,不过你要借酒劲想那美事,多喝几杯也不妨。还有Zombie,中文译名是"僵尸",它也是一种花酒,用Creme de Almond, Rum, Vodka Overproof (151 proof) rum, Triple Sec, Orange Juice, Sour Mix等调制,可能是酒性烈,人喝完后,走路像僵尸,故命名Zombie。Iguana (蜥蜴)也是酒名,成分是Melon liqueur, White tequila, Sour Mix等,大概也是因为酒性和蜥蜴毒一样烈所以得名。记得当时这些酒名、调酒"技术"和上酒规矩还着实让人费了不少脑子。菜单上的菜名记不住还能编个号码记,可酒单就没准儿了,点酒一般是随客人意,加什么不加什么,用量多少,听不懂就没辄了。好在老板帮忙加个人用心,没多久大家也能对付了。
葡萄酒种类更是不少,Burgundy, Rose和Zinfandel较为大众,价格也相对便宜。有一种法国白葡萄酒挺有意思,它的名字叫WanFu ,酒瓶上还印有中文字"万福",但确实是在法国酿制,在美国加州装瓶。我当时戏称它是International Alcohol: 中国的名、美国的瓶、法国的酒。老美很喜欢喝它,不过法国人说这酒在法国没听说过,大概是法国好酒太多了,这酒排不上。因为名字叫万福,老美常误认它是中国酒,我们更正说,中国不做也不喝这样的葡萄酒,中国有茅台。美国的餐馆不卖茅台,但有一种花酒,叫maitai,用light rum, creme de almond, triple sec, sweet and sour mix, pineapple juice and dark rum调成。这酒名的拼写和读音近似茅台(maotai),刚来美的同胞要小心,别看到maitai就当maotai猛点。在美国餐馆你点酒后一般不能退,尤其是花酒,调制后是无法退回瓶内的。
饭店的酒水是money maker,美国客人吃晚餐一般也喜欢点酒。我们更是愿意客人点酒,喝酒的小费好,而且愿意和你说话。当时中美之间开始交流不久,中国还属于弱"小"国家,美国人对中国充满好奇,对中国人友好、富有同情心,看见中国人像看见熊猫似的,愿意和我们接近跟我们聊天(这与现在的中美感情大不相同)。客人们给我们热情介绍美国的民主社会,也对中国的经济开放感兴趣。来这儿客人的有联邦和地方官员,本地学校的学生教授,当地的劳工和警察,来自外地甚至外国的旅游者。(未完待续)

美国餐馆打工学英语(1)

导读:中餐的美国译名 酒水的学问 餐馆常用语
来美的中国学生,因经济上窘迫,去中国餐馆打工赚钱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我所在的小城,中国人少但两家中国餐馆品味较高,生意也好能够赚到钱。尽管是初来乍到,但我自认自己的英文能够对付中餐馆的工作,没想到我这自我感觉严重脱离现实。去上班后发现,这美国的中餐馆远非我们想象中的中餐馆。这里是糖不甜盐不咸,吃饭先喝汤饭后有甜点。更可气的是这儿中国顾客不多,上班都得说英文,而且是那种在中国不教、翻词典也不知是什么的英文。我开口时客人不知我所云,人说话时我又不知他所言。跟老美在一起,就像人与猴相处一室,尽管DNA有99%重迭,但一开口都觉得对方是类人猿。
好在台湾老板同情并善待大陆仔,说新移民来美艰难困苦酸甜苦辣自然是少不了的。他常对我们"鱼帮鱼来虾帮虾",有困难时通常是他帮助我们搞惦客人的要求
举例说,客人来了先要salad,也就是lettuce(生菜),有时也用spinach(菠菜)。弄lettuce简单,但生菜上要浇一种酱,英文叫dressing。这dressing种类不少,口味复杂,刚开始容易让人犯晕。我现在能想起来的常用种类就有: blue cheese, French dressing, Italian dressing, Ranch dressing, Russian dressing, Thousand Island dressing。老美要salad时候会问What kind of dressings do you have? 等你费劲扒拉把这些名词学会说了听懂了问题也能回答了,下个老美要salad时他又改问: What kind of condiments do you have? 这时你又傻了。这狗屁condiments又是什么玩艺儿? 原来,这dressings也叫condiments,你说这英语它烦不烦呐!
中餐馆的有些菜肴英文名称也有些意思。饭菜名称很多,这儿举几个例子: 炒三鲜叫Triple Delight (牛肉鸡肉加虾),Dragon and Phoenix是龙凤双鲜--虾就是龙鸡就是凤,京浆肉丝是Shredded Pork Peking Style,回锅肉是Double-Cooked Pork,陈皮牛翻成Tangerine Beef,也有叫Orange Beef的(tangerine是桔,orange为柑,但我也不知它俩究竟哪个是陈皮)。写着Sweat and Sour的都是甜酸类的,有Hunan(湖南)和Sichuan(四川)字样的都是带辣的,但美国人十之八九都不知道也不在乎Hunan和Sichuan究竟是什么东西,只要是辣的就行.....。
菜肴的英译名称五花八门,有不少菜名是来自广东话,比如在美国家喻户晓的MooGooGaiPan就是老广的蘑菇鸡片;另一个同样有名的是四川的麻婆豆腐,译名就叫MapoTofu。现在网上对国内的中国菜肴如何翻译成英文常有争论,其实看一下在美国的中国菜是如何命名的也许能得到启发。国内有人把童子鸡英译成chicken without sex experience,把干红葡萄酒说成是Fu... Red Wine。但愿这些只是笑话,要不这翻译一是太缺乏想象二是太过"直面真理"。菜的内容和烹制方式没必要告诉老外太多,好心写多了他们也不懂甚至还会把人吓跑。你说这MooGooGaiPan和MapoTofu老美看了能明白什么,可他吃了喜欢了就记住了。如你非要像Chicken without Sex Experience那样,把麻婆豆腐翻译成Tofu by Pimpled Mamamia,人家还敢来吃吗?
我对中国菜肴是个门外汉,但在这家餐馆里也算知道了什么是在美国的中国饭菜。这样的饭菜我们拒绝承认它是中国菜肴,但老美着实喜欢,有美国朋友访问北京回美后说,北京什么都好,就是没有真正的Chinese food,指的就是在美国的中式饭菜。(未完待续)

美国最常用200句口头语(超级简单)

How big of you! 你真棒! Poor thing! 真可怜! Nuts! 呸;胡说;混蛋!He neither drinks nor smokes. 他既不喝酒也不抽烟。 thousand times no! 绝对办不到! Don't mention it. 没关系,别客气。 Who knows! 天晓得! It is not a big deal! 没什么了不起! How come… 怎么回事,怎么搞的。 Easy does it. 慢慢来。 Don't push me. 别逼我。 Come on! 快点,振作起来! Have a good of it.玩的很高兴。He pushes his luck. 他太贪心了。 Break the rules. 违反规则。 Blast! **! Boy! (表示惊奇,兴奋等)哇!好家伙! Get out of here! 滚出去! I can't make both ends meet. 我上个月接不到下个月,缺钱。 It can be a killer. 这是个伤脑筋的问题。 Dead end. 死胡同。 Take a seat! 请坐! Here ye! 说得对! You ask for it! 活该! You don't say! 真想不到! Fresh paint! 油漆未干!thousand times no! 绝对办不到! Don't mention it. 没关系,别客气。 Who knows! 天晓得! It is not a big deal! 没什么了不起! How come… 怎么回事,怎么搞的。 Easy does it. 慢慢来。 Don't push me. 别逼我。 Come on! 快点,振作起来! Have a good of it.玩的很高兴。 It is urgent. 有急事。 What is the fuss? 吵什么? Still up? 还没睡呀? It doesn't make any differences. 没关系。 Don't let me down. 别让我失望。 God works. 上帝的安排。 Don't take ill of me. 别生我气。 Hope so. 希望如此。 Go down to business. 言归正传。 None of my business. 不关我事。 It doesn't work. 不管用。 I'm not going. 我不去了。 Does it serve your purpose? 对你有用吗? I don't care. 我不在乎。 Not so bad. 不错。 No way! 不可能! Don't flatter me. 过奖了。 Your are welcome. 你太客气了。 It is a long story. 一言难尽。 Between us. 你知,我知。 Big mouth! 多嘴驴! Sure thin! 當然! I''m going to go. 我這就去。 Never mind. 不要緊。 Can-do. 能人。 Close-up. 特寫鏡頭。 Drop it! 停止! Bottle it! 閉嘴! Don''t play possum! 別裝蒜! There is nobody by that name working here.這裡沒有這個人。 He neither drinks nor smokes. 他既不喝酒也不抽煙。 Break the rules. ?#96;反規則。 How big of you! 你真棒! Poor thing! 真可憐! Nuts! 呸;胡說;混蛋 Make it up! 不记前嫌! Watch you mouth. 注意言辞。 Any urgent thing? 有急事吗? How about eating out? 外面吃饭怎样? Don't over do it. 别太过分了。 Can you dig it? 你搞明白了吗? I'm afraid I can't. 我恐怕不能。 You want a bet? 你想打赌吗? What if I go for you? 我替你去怎么样? Who wants? 谁稀罕? December heartbeat. 黄昏恋。 Follow my nose. 凭直觉做某事。 Cheap skate! 小气鬼! Go to hell! **吧! Come seat here. 来这边坐。 Good luck! 祝你好运! Gild the lily. 画蛇添足。 Make it. 达到目的,获得成功。 I'll be seeing you. 再见。 He has an ax to grind. 他另有企图。 I wonder if you can give me a lift? 能让我搭一程吗? It is raining. 要下雨了。 Can I have this. 可以给我这个吗? I might hear a pin drop. 非常寂静。 Why are you so sure? 怎么这样肯定? Is that so? 是这样吗? Don't get loaded. 别喝醉了。 Stay away from him. 别*近他。 Don't get high hat. 别摆架子。 Right over there. 就在那里。 Doggy bag. 打包袋。 That rings a bell. 听起来耳熟。 Sleeping on both ears. 睡的香。 Play hooky. 旷工、旷课。 I am the one wearing pants in the house. 我当家。 It's up in the air. 尚未确定。 Side dish. 配菜。 I am all ears. 我洗耳恭听。 Get cold feet. 害怕做某事。 Good for you! 好得很! Go ahead. 继续。 Help me out. 帮帮我。 Let's bag it. 先把它搁一边。 Lose head. 丧失理智。 Talk truly. 有话直说。 He is the pain on neck. 他真让人讨厌。 Do you have straw? 你有吸管吗? You bet! 一定,当然! That is a boy! 太好了,好极了! It's up to you. 由你决定。 The line is engaged. 占线。 My hands are full right now. 我现在很忙。 Don't make up a story. 不要捏造事实。 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 小别胜新婚。 She make a mess of things. 她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 Get an eyeful. 看个够。 He has a quick eye. 他的眼睛很锐利。 Shoot the breeze. 闲谈。 Tell me when! 随时奉陪! It is a small world! 世界真是小! Not at all. 根本就不(用)。 Let's play it by ear. 让我们随兴所至。 Wait and see. 等着瞧。 Why so blue? 怎么垂头丧气? What brought you here? 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Hang on! 抓紧(别挂电话)! Leave me alone. 别理我。 Chin up. 不气 ,振作些。 You never know. 世事难料。 High jack! 举起手来(抢劫)! Why die she marry a man old enough to be her father? 她为什么要嫁给一个年龄与她父亲相当的男人? I stay at home a lot. 我多半在家里。 She'll be along in a few minutes. 他马上会过来。 I'm not it a good mood. 没有心情(做某事)。 He is a fast talker. 他是个吹牛大王。 I'm bored to death. 我无聊死了。 Bottoms up! 干杯! Daring! 亲爱的! Here we are! 我们到了! I lost my way. 我迷路了。 She is still mad at me. 她还在生我的气。 I'll get even with him one day. 我总有一天跟他扯平 Hit the ceiling. 大发雷霆。 She's got quite a wad. 她身怀巨款。 I don't have anywhere to be. 没地方可去。 I'm dying to see you. 我很想见你。 I swear by the god. 我对天发誓。 Nothing tricky. 别耍花招。 You might at least apologize. 你顶多道个歉就得了。 Price is soaring, if it goes on like this, we shall not be able to keep the pot boiling. 物价直线上升,这样子下去,我们锅里可没什么东西煮饭。 None of you keyhole. 不准偷看。 Come on, be reasonable. 嗨,你怎么不讲道理。 When are you leaving? 你什么时候走? You don't say so. 未必吧,不至于这样吧。 Don't get me wrong. 别误会我。 You don't seem to be quite yourself today. 你今天看起来不大对劲。 Do you have any money on you? 你身上带钱了吗? What is you major? 你学什么专业? My girlfriend and I broke up. 我和我的女朋友吹了。 It was something that happens once in the blue moon. 这是千载难逢的事。 It is a deal! 一言为定! I'll kick you ***. 我将炒你鱿鱼。 Dinner is on me. 晚饭我请。 Say hello to everybody for me. 替我向大家问好。 Not precisely! 不见得,不一定! That is unfair. 这不公平! We have no way out. 我们没办法。 That is great! 太棒了! You are welcome! 别客气! I have to be late and keep my date waiting. 我不喜欢迟到而让别人久等。 Would you mind making less noise. 能不能小声点。 It doesn't take much of you time. 这不花你好多时间。 Not in the long run. 从长远来说不是这样的。 It is of high quality. 它质量上乘。 There is nobody by that name working here. 这里没有这个人。

给华裔新移民的忠骨:语言是唯一的障碍吗

杨卓明,从一个完全看不懂SAT文章的11年级高中生,却在一年半后被录取为哈佛、康乃尔等六所顶尖大学的新生,杨卓明以爱因斯坦讲得英语得也有犹太腔来鼓励华裔新移民学子不要被语言打败。
  据《星岛日报》报道,杨卓明的父亲杨学民跟大部分中国移民一样,为了独生孩子的前途,直闯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的新国家。原本也是机械本科出生的他,在国内做着收入还不错的进出口业务,抵达洛杉矶后,不黯英语的他只好改做得靠劳力的仓库工作。
  父母亲的好意,2006年8月刚到洛杉矶的杨卓明原本是不领情的,他在中国国内就读属于重点高中的广东实验中学,早被师长、同学视为北京或清华大学的准学生,却得踏入完全不熟悉的生活环境,全为英文的读书模式让这个资优生大受挫折,一度央求父亲让其回国。
  不过当杨学民铁了心地告诉他不可能后,他明白到只能接受移民事实、硬着头皮上学。
  虽然学校让他从11年级开始就读,但他发现一上12年级就得开始申请大学,并且得补齐四年高中英文学分;这样从零开始的窘境,几乎所有亲朋好友都以经验谈劝他先把英文学好、混到高中顺利毕业,去小区大学念书一、二年再转学,毕竟对一个新移民来说,要想直接升大学简直是难上加难。
  可是杨卓明可不这么认为,他了解自己对数理方面的能力,因此决定先将英文放一旁,好好利用美国的众多学术竞赛;短短一年半内,他就不负重望地夺下全美物理碗竞赛的个人冠军、洛杉矶地区奥林匹克科学竞赛团体组亚军等多项比赛,更考试通过微积分、化学、物理C力学、物理B、生物、统计和电学等AP资格,至于英文学分则是利用寒暑假前往帕沙迪纳城市大学(PCC)补齐。
  他明确指出成功窍门即是,参考别人意见、也要有自己独到想法。不过他更感谢家人无偿的付出,父亲得身兼母职地为他做便当,照顾他生活起居,让他无后顾之忧的念书。对此,杨学民就和天下父母心一样,希望儿子比自己强,因此每星期积极参加讲座,试图了解美国教育制度,就怕和孩子脱节。
  哈佛大学,一个人人羡慕的高等学府,获得奖助学金的杨卓明,将于8月底在父亲杨学民陪同下前往办理入学,他已经预估等待他的会是卧虎藏龙的精英之地,令他兴奋之余还带点压力和担心,不过他相信自己潜力无穷,定能克服下一阶段的求学路。